祖国的屈辱历史和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成就?

[复制链接]
查看11 | 回复3 | 2011-10-16 12:3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千问 | 2011-10-16 12:3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这问题太大了。直接再上一遍学就知道了。或者我跟你慢慢聊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千问 | 2011-10-16 12:3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rs、、、、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千问 | 2011-10-16 12:37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清朝从乾隆后期更加衰落的现象,腐败日益严重。继位的嘉庆帝和道光帝也失去了早期君主锐意进取的精神,掌政风格更保守和僵化。19世纪上半叶,英国开始大量向中国贩售鸦片导致道光末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。鸦片战争失败后,继位的咸丰帝所面对的时局是西方列强开始入侵,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。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《南京条约》。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又签定了《天津条约》和《北京条约》等。根据这些条约,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、开放通商口岸,清廷的威信一落千丈,同时中国也自此逐步沦为半殖民与半封建的社会,主权受到严重损害。由于人民的负担逐年加重,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,其中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运动,甚至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。至1880年代,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;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,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。战后,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,并建成了近代海军舰队--北洋水师。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,但是由于时人多数未明当时的国际形势,少数人的急迫性并无法改变多数官僚的旧思维,清朝的维新运动最终未达日本明治维新般的成效,结果导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,并于1895年与日本签定《马关条约》。随后,由光绪帝与梁启超和康有为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--戊戌变法,又因为慈禧太后和保守派的反对,而软禁了光绪帝,变法因此失败,因为只有103天,因此称为“百日维新”。19世纪末,在《马关条约》的影响下,列强纷纷在中国强行取得“租借地”,划分“势力范围”(如俄国的势力范围是长城以北和新疆,英国的是整个长江流域,法国的是云南和两广,等等),大有一举瓜分中华之势。因此,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,引发义和团运动仇杀洋人,八国联军入侵。1901年因此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《辛丑条约》。慈禧太后为了拢络人心开始推行“新政”,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、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。不久,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,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,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。不过,1911年5月组成的“责任内阁”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,故被称为“皇族内阁”,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。同年10月,武昌起义爆发,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,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。清帝于1912年退位,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。到1916年,袁世凯恢复帝制,维持83天,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,但只持续了12天。1839年,林则徐于虎门销毁鸦片。1840年,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(1840-1842)。1842年,中英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英占香港岛,开放五口通商。1843年,中英签订《五口通商章程》,《虎门条约》。同年,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。1844年,中美《望厦条约》、中法《黄埔条约》订立。1851年,清咸丰元年,清朝人口达43610万。同年,拜上帝会在广金田村起事,建号太平天国。1853年,太平军攻入南京,改名天京,定为国都;并颁《天朝田亩制度》。1856年,第二次鸦片战争(1856-4860)爆发。英法联军侵华。同年,天京事变。太平天国内讧,渐趋败亡。1858年,英法联军攻陷大沽,清廷与两国签订《天津条约》,又与俄签订《瑷珲条约》。1859年,英法联军再次入侵中国,1860年,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;攻陷北京。中英、中法、中我分别签订《北京条约》。1861年,8月咸丰在热河驾崩。11月1日,辛酉政变,慈禧太后登上中国政治舞台。同年,洋务运动(1861-1894)开始,创办军事工业、实业,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。1864年,洪秀全病死,清军攻入南京,太平天国败亡。同年,中俄签订《勘分西北界约记》。1883年,中法战争(1883-1885)爆发,1885年,中法签订《越南条约》,法占领越南。1888年,清廷建立北洋水师,加强军备,巩固海疆。1894年,中日甲午战争(1894-1895)爆发。同年,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。1895年,中日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。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。同年,洋务运动宣告终结。1896年,《中俄密约》签订;此后列强纷纷在华租借港湾,划分势力范围。1897年,德国强租胶州湾;沙俄占旅顺及大连。1898年,6月,光绪帝在康有为等推动宣布“戊戌变法”,同年9月,慈禧发动政变,变法失败,又称“百日维新”。1899年,义和团兴起,在山东各地杀教士、教民。1900年,6月21日,慈禧对全世界宣战。8月16日,八国联军攻陷北京。同年,兴中会惠州起义失败。1901年,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十一国签订《辛丑条约》。清廷下令筹划新政。1905年,清政府罢科举,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。同年,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,提出三民主义。1906年,清政府宣布「预备立宪」。1907至1908年,同盟会发动六次起事均失败。1908年,光绪帝、慈禧太后先后驾崩;宣统帝即位。1911年,4月黄花岗起事未成;5月清攻府宣布铁路国有,引起保路风潮;10月武昌起义,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,史称辛亥革命。1912年1月1日,中华民国宣布成立。2月12日,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,清朝统治被推翻。满清卖国条约一览表1858年[咸丰八年]5月28日,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时,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签定不平等的\"中俄瑷珲条约\"。清方由黑龙江将军\"奕山\"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在瑷珲签订。从此我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,外兴安岭以南六十馀万平方公里的领土,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[后称江东六十四屯]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;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。昔,瑷珲城方圆五公里,有内外用松木制成的城墙,两木之间填入黄土。高约六米,有深护城河。当年约有人口四万多,其中商人约叁千多人。目前只馀留下一颗松树,称\"见证松\",让后人凭吊。积弱的清王朝在强权的威迫下,唯有任人宰割而无力反抗。前后被迫签定了一千一百多个不平等的可耻条约。其中四十多个条约影向深重。条条和约事可鉴,自古外交看强权。强者刀俎弱鱼肉,闭关自大太可怜。满清不平等条约一览表1.中英广州和约余保纯六百七十万两27-5-1841;2.中英南京条约耆英,伊布里二千一百万两29-8-1842;3.中英南京条约补充条款耆英22-7-1843;4.中英虎门条约耆英8-10-1843;5.中美望厦条约耆英3-7-1844;6.中法黄埔条约耆英24-10-1844;7.中俄瑗珲条约奕山六十万方公里28-5-1858;8.中俄天津条约桂良,花沙纳13-6-1858;9.中美天津条约桂良,花沙纳18-6-1858;10.中英天津条约桂良,花沙纳26-6-1858;11.中法天津条约桂良,花沙纳27-6-1858;12.中英天津条约补充桂良8-11-1858;13.中英北京条约奕欣一千叁百万两24-10-1860;14.中法北京条约奕欣25-10-1860;15.中俄北京条约奕欣四十多万方公里?4-11-1860;16.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明谊四十四万方公里10-7-1864;17.中美增续条约前美公使蒲安臣7-28-1868;18.中英新修条约普后章程不详23-10-1869;19.中日修好条约李鸿章13-8-1871;20.中日北京条约奕欣31-10-1874;21.中英烟台条约李鸿章13-9-1876;22.中俄里瓦几亚条约崇厚2-10-1879;23.中俄伊黎条约曾纪泽七万方公里二百八十万两24-2-1881;24.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李鸿章11-5-1884;25.中日天津条约李鸿章18-4-1885;26.中法新约李鸿章9-6-1885;27.中英烟台条约续增条约不详9-6-1885;28.中葡北京条约奕□1-12-1887;29.中英印藏条约升泰17-3-1890;30.中美华工条约杨儒7-3-1894;31.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二亿两7-4-1895;32.中日辽南条约李鸿章叁千万两8-11-1895;33.中俄密约李鸿章3-6-1896;34.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李鸿章6-3-1896;35.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李鸿章9-6-1898;36.八国联军辛丑条约李鸿章十亿二千二百七十万两7-9-1901;37.中英续定印藏条约罗生戛尔曾7-9-1904;38.中日会议[满州善后条约]22-12-1905;注:一.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,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一两,卅九年还清,年率四厘,母子利息,共约十亿两库平银。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。以关税,盐税作保。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,国内工业倍受摧残。二.以上是所能收集到的较为重要的条约资料。三.中美增续条约是美前公使蒲安臣未经中国政府同意而私自签定的,当时他任中国顾问。四.更须估计当时货币的购买力,如以现时货币计算,可能是百倍或千倍之巨。五.列强所强加於中国的灾难是无限的,敬希同胞慎思。六.根据瑷珲历史陈列馆的档案,在北京条约中失去领土四十馀万方公里。外蒙未分界中有廿馀万方公里被强夺。加上外蒙的独立,中国共失领土约叁百卅馀万方公里。七.根据辞海记载:根据北京条约的内容,才有勘分西北界记约。故两条约中的失地只一次,即四十四万平方公里(不知那一项符合史实)。损失最大,掠夺最残酷的主要条约具体内容::1.中英南京条约强占香港。勒索钜款。中国赔偿英国鸦片烟价600万元、商欠300万元、军费1200万元,共2100万元(广州「赎城费」600万元不包括在内),分4年付清。五口通商。《南京条约》规定,开放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、上海为通商口岸。英国在五口有权驻领事等官员,商人可以自由通商,不受只准清政府指定的「行商」进行贸易的限制。控制关税。领事裁判权。《五口通商章程》规定,凡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发生「交涉词讼」,或在中国领土上犯罪,其如何定罪,「由英国议定章程、法律,发给管事官(即领事官)照办」,中国官员无权依据中国法律进行判处。片面最惠国待遇。最惠国待遇应该是缔约国双方的对等权利。但在中英不平等条约里,却只规定了缔约外国能够片面享受最惠国待遇。《虎门条约》规定:中国将来如「有新恩施及各国,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」。2.中美望厦条约美国人可以到广州、福州、厦门、宁波、上海五个港口贸易或居住,并且淮许美国兵舰进入中国海港。美国货进出口,中国海关收税必须和美国领事商议。美国人在华犯法,「中国官员不得过问。」容许美国人在五口「自行建楼,并设立医院、礼拜堂及殡葬之处。」3.中英法俄天津条约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(后改营口)、登州(后改烟台)、台南、淡水、潮州(后改汕头)、琼州、汉口、九江、江宁(南京)、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人可在中国传教、游历通商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;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,法国200万两4.中英法俄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;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发还天主教资产对英、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5.中俄瑷珲条约中、俄两国以黑龙江及额尔古纳河为界,以北属俄国,以南属中国。黑龙江下游以南、乌苏里江以东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之地,由原属中国所有改为中、俄两国共管。俄国船只在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上拥有通航权。6.中俄伊犁条约中国要「偿还」俄国占领伊犁的「费用」五百万卢布。中国要将伊犁以南的特克斯河流域平原地带「割」与俄国。修订一八六三年【塔尔巴哈台界约】所规定斋桑湖方面的中俄国界及通商事务,以利於俄方。7.中法新约(地点在天津)中国放弃对越南之宗主国地位,承认越南为法国「保护国」中国在中越边界附近择二地为对法「通市」的商埠。法国在中国西南各省拥有兴建铁路的特权。8.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完全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中国割让辽东半岛、台湾、澎湖列岛给日本。中国开放江南的苏州、杭州,以至长江中上游的重庆、沙市,对日通商,日本并享有通至此等口岸的内河航行权。中国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有设厂权,并享最惠国待遇。中国「赔赏」日本军费二万万两。9.中俄胶澳租界条约租借山东半岛南部的胶州湾及其铁路权给德国10.旅大租地条约旅顺「租借」给俄国作为军港,大连「租借」给俄国作为商港,均以二十五年为期,但「可以延长」。在「租借期」内,中国军队不得驻在旅大地区。俄国再取得由旅大至哈尔溃之铁路修筑权(包括后来之所谓「南满铁路」),以及铁路沿线之利益独占权。11.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「新界」予英国,共九十九年。12.辛丑和约(满清政府与11国公使订约)惩办端郡王戴漪等排外大臣。两年内禁止军火输华。中国向11国「赔款」四亿五千万两(分三十九年偿付,连本息共近十亿两)。作为偿付赔款的抵押,中国海关所收之关税、盐税,均为外国控制。各国自管北京使馆区。大沽口至北京之间的全部炮台,全部拆毁。清廷改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」为「外务部」,班列六部之前。13.东三省善后协约日、俄分别於中国东北撤军后,清廷开东北三省之十六处城镇作为商埠对外开放(盛京省之凤凰城、辽阳、新民屯、铁岭、通江子、法库门,吉林省之长春、吉林、哈尔溃、宁古塔、珲春、三姓,黑龙江省之齐齐哈尔、海拉尔、瑷珲、满洲里。日本取得东北南部之安奉铁路之管理经营权。在东北的奉天(今潘阳)、营口、安东(今丹东)等城市,划定日本「租界」等等。14.黄埔条约取得与英【南京条约】、美【望厦条约】相同之利益。15.中英烟台条约英国人得到进入中国西南边境「游历、探路」的权力。他们如果由中国内陆经西藏前往印度,清政府需通知驻藏大臣协助通行。16.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鸦片入口,每箱(百斤)向海关一并缴纳税厘一百一十两(正税三十两、厘金八十两)后,由华商持凭单运往内地销售,中途不再征收任何捐税。17.英藏拉萨条约藏一切对外交往都必须经英政府批准;在中印边境的噶大克建立商埠;增开第二处商埠江孜。条约还规定赔付英军进藏所花费的七百五十万卢比,限七十五年内缴清18.塔城界约割让新疆西北,自沙渍达巴哈起,葱岭止约五十八万平方公里19.穿鼻草约(1)割让香港(2)赔烟价六百万元(3)恢复广州商务20.广州和约7日之内缴广州\"赎城费\"600万元,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,清军退驻广州城外60英里,赎金交清后,英军退出虎门。21、《满州里界约》《满州里界约》共两条,其主要内容是:中俄两国重定由塔尔巴干达呼第58界点起,至阿巴该图第63界点,并沿额尔古纳河,至该河与黑龙江会流处止的国界。1911年(宣统三年)5月,此次界务交涉,本应按照旧约规定,双方共同履勘水陆两界,但结果却完全超出了会勘的范围和旧约的规定,以致新设界点位置及水路国界与旧约不符。陆路边界线的6个界点全部南移,致使中国丧失数百平方公里土地。水路在界约中虽载明以额尔古纳河为界,但右岸应属中国的许多洲渚,却以臆造的“额尔古纳河旧河道”为借口,划归俄国。《满洲里界约》将旧约作了有利于俄国的修改,并就此重新划定了国界,是有损于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,也是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个丧权的边界条约。满清应该不算中国的历史而算外族外国的历史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主题

0

回帖

4882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48824836
热门排行